帮助中心


近一年来,区块链无孔不入,几乎渗透到各个行业的业务场景。

万亿级别的供应链金融,因参与主体之间的不信任,以及商票、银票难以流通等问题,让区块链从业者似乎找到最佳应用场景。

来自艾瑞发布的《2018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万亿。

无论是银行或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巨头,抑或是传统制造业的领头羊,更或是形形色色的创业公司,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供应链金融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切入点。

蓝海市场

供应链金融,有什么来头?

从资金供给角度,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起来,提供一个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把资金当作供应链的溶剂。

举个例子,企业A生产服装,在接到企业B订单后,发现采购原料的资金不足,于是拿着合同和订单凭证去找银行C借款,银行C根据订单真实性和企业征信情况,进行放贷,待企业A收到企业B剩余款项后,再把本息还给银行C

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蜗步难移。

参与主体之间的不信任,商票、银票的难以流通,都成了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因此,催生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也给了区块链从业者切入供应链金融行业的绝佳机会。

目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大派系:


第一种,银行系,由银行主导开发并使用的平台,比如平安集团下属金融壹账通发布的“壹企链”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中信银行推出的“信e链—应付流转融通”等。

第二种,巨头系,主要有蚂蚁金服的蚂蚁区块链、度小满金融、腾讯区块链、TCL、富士康等。

第三种,创业公司,比如壹诺金融、共赢链、趣链、33复杂美等。

2018年结束,经历了一轮区块链泡沫化之后,“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这种模式不仅没有降温,反而有星火可燎原之势。

顺势而为

近两年,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兴起,中小银行对供应链金融有所松动。浙商银行抢在前头,推出了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金融结合的产品“仓单通”。

从实际操作看,通过“仓单通”平台,存货人可以把提货单、仓储货物转化为标准化的区块链电子仓单,既可将其向受让人转让交易,又可质押给银行获得在线融资。提货时,仓单持有人可凭合法取得、非质押的区块链仓单向仓储监管方提取货物,将线上挂牌交易、线下实物交割同步进行,从而减少在传统模式下的交易环节,提升业务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时效性。

早在20184月,腾讯区块链就推出了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腾讯利用区块链技术把传统企业贸易过程中的赊销凭证,转换为一种可拆分、可流转、可持有到期、可融资的区块链记账凭证。


2018呆马区块链团队与山东省科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将呆马链作为首个国产主链程序,形成区块链应用平台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区块链上链服务,大幅降低企业数据存储和安全成本。主网上线后为各企业行业提供侧链开发应用,同时通过内部流转方式避免数字资产价值大幅波动的影响,形成一个稳定的10亿规模的凭证流通体系,保障企业利益。呆马区块链的数据依托山东计算机司法鉴定所的电子数据司法鉴定资质,直接对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解决了电子数据取证不及时和公信力低等行业难题,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电子数据存证服务。

2019年,呆马区块链结合商业保理推出了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电子提货券,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了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问题才是真正解决供应链金融的痛点。在区块链的应用上呆马探索已久,现如今,真正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并通过电子提货券项目,降低操作难度与门槛,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技术支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0191月,蚂蚁区块链也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作网络——蚂蚁双链通。

其业务逻辑也是依托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以产业链上各参与方之间的真实贸易为背景,让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在区块链上逐级流转,从而使更多在供应链上游的中小微企业获得平等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关系到中国制造业,甚至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除了BAT等互联网巨头以外,以富士康为、华为为代表的制造业,也开始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供应链金融的问题。

作为底层技术,区块链给供应链金融注入新鲜活力,至于能否焕发新生,没人知道,但是似乎所有人都已经等不及了。


 
手机扫一扫
下载新商云
咨询热线

19963323666